参观预约 EN
首页>考古调查>考古调查

后三里庙遗址发掘报告

发布时间:2003-04-05      点击次数:591

一、后三里庙遗址概况

后三里庙遗址位于沛县龙固镇三里庙村后三里庙自然村东北,该地原为龙东矿煤矸石堆放场。2003年4月初,沛县水利局为加固大沙河防洪大堤,在龙东矿矸石场进行挖土时,发现了许多古代的砖瓦及画像石墓。沛县博物馆接报后迅速到达现场,对残存的墓葬进行了清理,并将有画像的墓石全部运到博物馆进行保护。接着,徐州博物馆和沛县博物馆联合对现场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调查发现,该处为一汉代高台遗址,画像石墓即建在此高台上。从挖土暴露出的断面看,规模非常大,不仅是沛县、徐州,在全省也是极为罕见,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随后,经报请徐州市文化局及江苏省文化厅文物处同意,又徐州博物馆和沛县博物馆联合组成后三里庙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发掘。

1、汉墓的发掘

墓葬位于现发掘区的西部,在施工中多被破坏。据调查,共发现有墓葬5坐,其中4坐为石椁室墓,1坐砖室墓。石椁墓均为土坑,土坑底部砌石椁,其中1坐墓葬的石椁上有画像。石椁的大小基本相同,长2﹒7、宽0﹒7、高0﹒7米,以四块石板扣成。墓内出土陪葬品有铁剑、铜带钩、“五铢”钱币、彩绘陶器等。1坐的石椁墓葬内有画像,共4块,另有2块出土的具体墓葬不明。画像的雕刻非常细致,技法均为阴线刻,局部采用凹面阴线刻。画像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反映现实生活,如乐舞杂技、比武斗兽、出行宴饮等。砖室墓已遭破坏。从四坐石椁墓的形制结构、出土器物及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等方面分析,墓葬时代为西汉晚期砖室墓的时代为东汉时期。这5坐墓葬相距很近,时代也较接近,应为同一家族,墓主身份应为地方富绅。

2、高台建筑遗址发掘

该建筑遗址的部分遗迹已经遭破坏,在断面上看到清晰的夯层和瓦片堆积。对遗址东侧中部未遭破坏的部分进行了正式发掘。

整个遗址为一高台建筑遗址,高台的面积很大,估计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高度不低于5米。高台的南坡为略呈台阶状的缓坡,顶部为一平台,房屋建筑即位于夯台顶部的平台上。房屋的东部局部已遭到破坏,但总体形状还比较清楚,大致呈方形或长方形,边长在35米左右,建筑台周围以大长方形砖护坡。这种砖长约70、宽50、厚5厘米,表面饰绳纹,正面为平面,背面周围有凸出的框,有的中间有刻划的“止”字。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东南护坡砖已不存在。东南边(该建筑不是正方向,大致呈45度角)残长约20米,向西南延伸部分已被挖土破坏;东北边残长约15米,向北延伸部分也已被挖土破坏。西北边可能已全部被破坏,西南边仅见与西部建筑护坡相连的转角。西部建筑护坡仅见南边东部的一小部分,呈正东西向,向西延伸的部分还未揭露;其东端与东部建筑的西南护坡相连,转向东南。

目前,在砖护坡的台上发现的砖瓦很少,且不是原生堆积,而是二次冲刷堆积,也未见拄础。建筑堆积基本都是位于建筑护坡外侧约15米的范围内。从护坡砖的埋藏深浅看,其顶端基本与夯台平齐,外侧下半部被夯土掩埋,建筑堆积基本上都位于上半部,其上部大致与护坡砖的顶端平齐。从建筑材料的堆积情况看,可分为三层。出土物基本上都是建筑材料, 生活用器物基本不见。建筑材料主要有筒瓦、板瓦、瓦当等。筒瓦、板瓦表面均有绳纹。瓦当均为素面半瓦当。另外,还发现有尖顶房屋形建筑材料,用途不祥,其它还有少量实心砖的碎块。

二、对后三里庙遗址有关遗迹现象的分析

根据史籍及地方志的有关记载,这一带为汉魏时期的湖陵县。湖陵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城,西汉时设湖陵县,王莽时曾改湖陵为湖陆,南北朝时曾设湖陵郡,北朝末,郡县俱废。但城址曾长期存在,明末清初,阎尔梅曾多次经过湖陵,还写下了许多首有关湖陵的诗。湖陵城与泗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湖陵城即位于泗水岸边。明代,还曾在湖陵城边的泗水上建有湖陵城闸。

清朝咸丰年间的一场大水将这些历史的遗迹全部埋入地下,湖陵城的具体位置也随之成为历史之谜。咸丰时,黄河决口,丰沛一带成为一片汪洋,当地居民不得不弃家逃难。这次大水多年以后才退去,地表堆积了好几米厚的淤泥,原有的痕迹已基本无法辨认。而随后山东巨野一带的难民又大量迁入,其对当地原来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据有关记载,湖陵城在程子庙一带,当是可信的,但具体位置却不清楚。从后三里庙遗址的地层堆积看,上部有一层厚约4米的淤泥层,淤泥层下即为汉代建筑遗址。在遗址表面有少量零散的明清时期的黑瓷碗、青花瓷片、残砖块等。另外还发现打破汉代建筑遗址但叠压在淤泥层下的清朝乾隆年间的小墓。由此可见,上层的淤泥层确为咸丰年间形成。

从遗址表面情况看,曾长期遭到雨水冲刷,从水流的方向看,应是从高台的中部流向四周,使台子的顶部已不平,向四周呈斜坡状,周围较低洼的地方还曾遭到水的长期浸泡。另外,从遗址文化层的堆积看,非常单纯,除汉代文化层外,不见其它时期的文化层,包含物除汉代的以外,其它时期的遗物仅仅是零星发现,而且在台上还有汉代和清代墓葬。说明这一建筑遗址在废弃以后,附近地区基本上没有人居住,遗址也基本上没有遭到人为破坏。

三、后三里庙遗址的特点

沛县虽为汉皇故里,但由于地处黄泛区,几乎所有的遗迹、遗物都被埋藏在地下。汉代墓群仅发现于华山,后三里庙遗址是沛县境内第二次发现较为完整的汉代遗迹。该遗址由汉代墓群和建筑遗址组成。汉墓群虽然数量不多,墓葬规模很小,出土陪葬品也很少,但结构完整,且出土画像石雕刻精美,雕刻技法主要为阴线刻,局部使用凹面雕加阴线刻,这一方法在徐州地区极少发现,画像内容十分丰富,这与其它西汉晚期铪像石简单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

高台建筑遗址是这次发掘的重要发现。规模比较大的汉代建筑遗址在徐州地区过去仅见于市区金地商都地下遗址,但金地商都附近为历代官署所在地,遗迹的叠压破坏非常严重,其建筑遗迹都不完整。可以说,后三里庙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徐州市乃至整个江苏省汉代考古的空白。综合分析,后三里庙建筑遗址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是规模大,二是保存较完整,三是建筑形制结构独特,四是建筑形状特别,五是所有建筑材料较有特色。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新闻媒体极大关注,彭城晚报、文汇报、扬子晚报、徐州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沛县电视台、沛县电台,都作了连续报道,新华社发了通稿。可以说后三里庙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徐州乃至江苏省汉代考古的空白。


上一条:沛县沽头城遗址及古运河水利工程 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报告
下一条:沛县湖陵城遗址调查勘探报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