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预约 EN
首页>考古调查>考古调查

吕墓冢勘探报告

发布时间:2017-05-20      点击次数:744

沛县“吕母冢”调查、勘探报告

 

“吕母冢”亦称吕堌堆,相传为西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母亲的墓冢,位于沛县城北。受沛县博物馆的委托,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7年5月20日至28日对“吕母冢”进行了调查、勘探。同时,还详细查阅了有关文献及考古资料。

勘探地点位于沛县新城区新城佳苑E区东侧,东临汉邦路。勘探区域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20米,东西宽约90米。地表总体相对较高,高处有当地居民种植的蔬菜和庄稼,低处长有芦苇。

据调查,勘探区域原地势较高,俗称“堌堆”,旁边村庄原来也称堌堆(现已拆迁)。“堌堆”在当地方言中是土丘也就是大土堆的意思。由于沛县为黄泛区,地势平坦,而堌堆地势高,故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产队划块分给村民取土修路、填河、垫宅基地等,直至取土成坑,一度做养鱼塘。后鱼塘多被垃圾填平,仍有局部区域地势低洼,长满芦苇。

由于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并没有对整个区域全部进行勘探,东西向钻孔3排,南北向钻孔2排,共打探孔200个左右。从钻探的结果看,地表以上均为垃圾土,最高处在1.5米左右,地表以下,中部亦为垃圾土,四周多为黄河淤积的沙土,垃圾土及黄河淤积土下为包含砂礓石的花土。花土距地表的深度不等,总体表现出中间高四周低的特征:中部最浅的距地表仅0.3米,多不超过1米,围墙外汉邦路西侧深度为2米。

根据勘探情况,可确定勘探区域原来为一处高台,高台为花土堆积而成。

 据史籍记载,汉四年(公元前203年),吕母卒,葬于城北。《魏书·地形志》“沛二汉晋属有汉高祖庙沛城吕母冢。”《徐州府志》记载:“《魏书·地形志》沛有吕母冢。《县志》在县治西北一里”。明嘉靖《沛县志·古迹志》(卷八)“吕母冢在县治北三里许,汉吕后之母葬此”。明万历《沛县志·古迹志》(卷十一)“吕母冢在县北三里,隆然大丘,汉吕后母卒葬此。今关中有吕公冢,其大称是。盖吕母先卒故葬沛,吕公从高帝之关中,因葬其地,不克返云”。清光绪《沛县志》和民国《沛县志》记载“府志引《魏书·地形志》沛有吕母冢,旧志在县西北一里采访作四里”。

“吕墓”秋色为古沛八景之一,九月重阳登高沛人必来之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吕母冢仍为高大土岗,南北长约80米,东西长约100米,土质与周围不一样,有很多大小不等砂浆核子。除土堆旁边有名“堌堆”的村庄外,土堆东边不远还有名“防陵”的村庄,传为吕母守墓所,后繁衍成村。村民称吕母冢为“皇墓”,相传原有神道,伸到旁有石人、石马,墓前有石桌、石凳等。吕母冢上世纪80年代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重新公布并立标志碑。

根据勘探结果,勘探区域确为一处高大的土丘,从土丘的土质情况看,很可能为一处规模较大的墓葬封土。

按照史籍记载,“吕母冢”在县治(西)北一里或三里。沛县治所在历史上位置变化不大,基本上就是在沛县旧城附近。汉代沛县的位置应该稍偏北(城北沿河上的舞阳桥改造时曾发现丰富的汉代砖瓦堆积,其位置应该就是汉代沛县治所),“吕母冢”的位置与现在勘探的位置正相吻合。再结合勘探区域的地形特点、村庄名称及有关传说,可确认其就是史籍中记载的“吕母冢”。

“吕母冢”的记载虽然带有一定的“传闻”色彩,且考古勘探也并不能确认其就是吕母的墓葬。但“吕母冢”作为一处文化景观,其已成为沛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根据勘探结果,“吕母冢”为一处具有重要价值的古墓葬。因此,做好“吕母冢”的保护工作,建设小型遗址公园,将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对于传承文化传统,保护文化资源,服务社会与公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建设“吕母冢”遗址公园,实现对古墓葬的有效保护,待条件成熟,再对其进行开发利用。

 

                                        徐州博物馆(徐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7年5月31日 


上一条:没有啦!
下一条:后三里庙遗址发掘报告

返回列表